生态万花筒|这堂课,探索藏在昆虫纹饰里的文化密码
发布时间:2025-04-27
4月26日,青岛西海岸图书馆联合青岛滨海学院开展的“生态万花筒”系列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主题为《虫鸣器上——中国古代陶瓷与青铜器的昆虫纹饰密码》,由青岛滨海学院世界动物自然生态博物馆讲师李友杰担任主讲,吸引众多小读者参与其中。
活动精彩瞬间
从商周青铜器中庄重的蝉纹、螽斯纹,到唐宋瓷器上灵动的蜂蝶、蟋蟀,李老师结合典籍与实物案例,解析了这些纹饰从祭祀礼仪走向生活美学的原因。
青铜器上的蝉纹因其蜕变特性被赋予“重生”寓意,常与酒器结合,暗含“饮露登仙”的升天想象;而《诗经》中“螽斯羽,诜诜兮”的典故,则让螽斯纹成为婚嫁器物中子孙繁盛的象征。
唐宋以后,瓷器纹饰逐渐生活化,宋代磁州窑瓷器上的蜂蝶纹与“蝶恋花”诗意呼应,展现了文人阶层对自然细腻的审美追求。
李老师还通过生动的画面为小读者们科普了青铜器蝉纹的浮雕铸造技法与陶瓷昆虫纹的剔刻、彩绘工艺,阐释了不同材质对艺术表达的塑造。
在课堂互动环节中,小读者们通过局部放大图猜测昆虫种类及寓意,并现场绘制虫鸣器作品,深化了对纹饰符号的理解。
本次课程以器物纹饰为切入点,带领小读者们走进古人对自然生命的观察与哲学思考,揭示青铜器与陶瓷上微小昆虫纹样背后的文化深意。
未来,青岛西海岸图书馆与青岛滨海学院将继续联合举办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切实提升青少年运用科学知识认识生态问题的能力,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新生代实践者。